德国空军涂装的FCAS项目陷入困境
欧洲未来空战系统(FCAS)项目最近又传出内部分歧。据Politico披露,德国国防部已私下与空客公司商讨项目前景。虽然表面上各方仍维持合作,但德国对自身在项目中的权益分配明显不满,甚至开始考虑寻找替代方案。
这个由法德西三国联合推进的项目,旨在研发新一代空中作战系统,包括第六代战机和配套的无人机群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作为主要参与方的德国退出,这个耗资巨大的项目很可能面临流产风险。
展开剩余61%从目前公开的FCAS三视图来看,其外形设计融合了YF-23和歼-35的特点。虽然被冠以六代机名号,但专家分析其实际性能更接近五代机水平。这反映出欧洲航空工业的现实困境:法国仍在改进阵风F4这样的四代半战机,德国在台风项目中仅是参与者,要直接跨越到六代机研发确实力有不逮。
具体来看FCAS的设计特点:采用无水平尾翼布局,机翼设计借鉴了YF-23的兰姆达翼,但巨大的V型尾翼既增加了飞行阻力,也放大了雷达反射面积。相比之下,中国沈飞和成飞研发的六代机原型已采用更先进的无尾翼设计,并率先应用了偏转翼尖、对开式襟翼等创新技术。
欧洲急于推进六代机项目,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战斗机研发领域的落后。冷战时期,当美苏竞相发展五代机时,欧洲仍专注于四代机研发。冷战后,欧洲军工发展进一步放缓,台风、阵风等四代机直到21世纪初才陆续服役。如今面对中美俄的五代机,欧洲战机已明显落后一代。
面对技术差距,欧洲国家选择联合研发。英国牵头与意日合作NGAD项目,法国则联合德西推进FCAS。但FCAS项目内部矛盾重重:法国坚持要掌握80%的主导权,德国则要求更多话语权和生产参与权。更棘手的是,法国坚持要发展舰载型号,这对没有航母的德西两国来说毫无意义。
从技术定位看,FCAS更像是F-35的替代品而非真正的六代机。按计划,其验证机要到2027年首飞,2040年才能服役。届时,中国的歼-36六代机可能已经形成战斗力。面对这种情况,德西两国更倾向于直接采购F-35,这使项目前景更加黯淡。
欧洲航空工业的现状令人唏嘘:曾经辉煌的航空强国,现在只能通过弱弱联合的方式艰难维持研发能力,在六代机竞赛中已明显落后于中美等航空强国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行业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